翰博高新(301321)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资料图)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分类标准,公司所在行业为大类“C 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公司所属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其他相关部门制定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整个行业的协同有序发展。公司所处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行业自律性组织推动产业合作。公司的主要产品包含LCD及Mini-LED背光显示模组及导光板、精密结构件、光学材料等相关零部件,OLED相关Open Mask和OLED Mask精密再生服务,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桌面显示器、车载屏幕、医疗显示器及工控显示器、VR等终端产品。(二)行业及市场概况为提升我国半导体显示行业配套组件的国产化率,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主要产品背光显示模组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重要组件,是半导体显示行业重要组成部分,亦属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这为公司所处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半导体显示应用范围涵盖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显示器、车载、工控、智能家居及穿戴、健康医疗等万物互联人机交互使用领域,市场规模巨大,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液晶显示器(LCD)由于产业链配套成熟、生产良率高和低成本的优势,仍是目前主流的显示技术,同时产业链各环节主流厂家积极布局Mini-LED、OLED及 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因其在对比度、色域、功耗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是未来显示技术发展趋势。其中Mini-LED可以赋能 LCD,大幅提升对比度;OLED技术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对LCD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替代性;Micro-LED则被行业普遍认可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在各方面均有优异的性能表现。目前我国已成为液晶显示器(LCD)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液晶显示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液晶显示面板生产企业,如京东方、深天马、华星光电等,全球LCD产能快速向中国大陆集中。作为液晶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重要组件,各面板厂对背光模组供应商的良率要求和品质控制要求均非常严格,背光模组行业的发展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发展密切相关。受益于国内液晶显示行业发展,我国液晶显示行业正处于技术提升、产能扩张的阶段,液晶显示器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会相应带来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长远发展。2022年下半年由于国际地缘政治变化、中美关系变化、上游核心零部件产能受限等因素影响,导致国内外消费疲软,TPC、NB、MNT等终端客户需求量下滑,从而出现显示行业低迷的现状。随着库存逐渐出清,供需比例逐步回复正常水平,显示行业有望见底复苏。在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必然带动新型显示产业向高质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显示行业既是巨大机遇同样也是挑战,而Mini-LED及OLED是新型显示应对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在Mini-LED方面,接连遭遇经济下行、芯片短缺等不利因素,造成终端市场需求低迷,高爆发期持续延后。随着 Mini-LED在设备、工艺及终端应用拓展方面高速发展,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投资热度高涨,有望短期内一改颓势进入高爆发期。据 CINNO Research预测,2025年Mini-LED背光模组年出货量可达1.7亿片,基板面积可达5000万平方米,市场预期持续看好。在车载显示、VR、电竞、工控等方面 Mini-LED皆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与潜力。在OLED方面,在手机等小尺寸的终端应用方面持续高速渗透,由于良率提升及成本的不断下探,由最初的主要占据中高端机型,开始向出货量最大的低端手机市场逼近。Omdia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OLED面板市场规模为433亿美元,预计2027年可达577亿美元,CAGR为5.9%。对国内而言,整个OLED产业链相对薄弱,大量材料、设备、治具被国外垄断,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稳定性不强。受美国芯片科技法案影响,核心材料国产化是目前国内的主流发展趋势。其中Open Mask及Fine Metal Mask(FMM),作为被日韩垄断的OLED面板制造关键治具,迎来国产化的新发展契机。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一)公司的主要业务公司以“成为半导体显示行业首选合作伙伴”为愿景,已发展成为半导体显示面板重要零部件背光显示模组一站式综合方案提供商,集光学设计、导光板设计、精密模具设计、整体结构设计和产品智能制造于一体。公司的主要产品包含背光显示模组、导光板、精密结构件、光学材料等相关零部件,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桌面显示器、车载屏幕、医疗显示器及工控显示器、VR等终端产品。公司重视研发投入,深耕半导体显示领域,是国内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的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拥有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群创光电、深天马、惠科等知名面板企业客户,并取得了众多境内外知名消费电子生产企业、汽车生产企业和 VR生产企业等终端客户的认可。得益于行业发展和新型显示技术的突破,公司持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拓展产品种类,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公司紧随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布局产品多元化。在继续深耕 TFT-LCD中尺寸背光领域的同时,公司顺应 Mini-LED、OLED新型显示领域发展,积极布局新兴技术,持续推进布局与 Mini-LED显示技术和 OLED显示技术相关的新业务和新产品,现已积累了包括“Mini-LED灯板生产工艺”、“Mini-LED灯板驱动设计”、“Mini-LED背光光学设计”、“Open Mask设计制造”、“FMM设计制造”、“OLED Mask精密再生”等关键技术,加速推动产业化进程,获得了市场主流厂商的广泛认可。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发拓展车载市场。基于现有车载市场对显示屏的需求及要求提高,公司成功设计开发完成防窥、曲面、超薄、超窄、异形等各式车载应用背光产品。公司已经具备成熟的车载连屏设计与工艺方式,包括相应的贴合工艺、胶水种类、工序类型等,并以之实现多样车载连屏,包括二连屏、三连屏、Z型屏等,可整合单一 LCM即包含驾驶、中控、副驾三个单元,并以全屏 CG盖板与各屏进行全贴合,使贴合后多屏显示效果下保持一体黑。公司为进一步提高车用显示器画质表现,增加车载用户体验感,为客户提供具有高色域、高对比以及高亮度Mini-LED背光源的产品。报告期内,公司车用Mini-LED背光产品已经成功与众多 Tier1供应商及整车厂展开合作,Tier1供应商主要包括:海微科技、华安鑫创(300928)、航盛电子、马瑞利、延锋伟世通、弗吉亚、华勤电子、亿卡通、歌乐电子、豪恩科技、长信科技(300088)、好帮手、三旗通信、富赛电子、德赛集团、创维电子、宏景电子等。品牌及整车厂主要包括:蔚莱、哪吒、一汽、东风,上汽、长安、长城、江淮、吉利、福特、电咖等。同时公司也与主要面板厂商及终端生产企业就笔记本电脑和VR等消费电子领域用的Mini-LED背光产品开展合作开发和生产。报告期内,公司已掌握了6代Open Mask国产化技术,可实现6代Open Mask Frame加工制作、Open Mask Sheet的光化学蚀刻、Frame张网设计及激光焊接等全套Open Mask设计制造。已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实现批量供货。公司在滁州的FMM项目,也在积极建设中,公司已在成都建成6G OLED open mask精密再生生产线,具备一站式解决方案,从入库、清洁、干燥、检验到出库的全套自动化生产线,可靠性高、均一性好。已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并拿到稳定订单。(二)公司主要产品公司主要产品为背光显示模组产品及相关零件部,可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桌面显示、车载显示、医疗显示器及工控显示器、VR等终端产品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如下:1、TFT-LCD背光产品液晶显示面板主要由背光显示模组与液晶屏幕构成,其中背光显示模组提供亮度适中、均匀分布的面状光源;液晶屏幕将背光显示模组发出的光线经过偏振、明暗调节及颜色混合形成图像。根据终端应用的尺寸,LCD背光显示模组可以分成小、中、大三种。其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主要应用于手机、智能穿戴、物联网人机交互等终端;中尺寸背光显示模组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桌面显示器、车载屏幕、医疗显示器、工控显示器等终端;大尺寸背光显示模组主要应用于电视等终端。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具备完整的背光模组开发和组装技术,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的背光显示模组主要覆盖中尺寸,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桌面显示及车载显示等产品,目前在中尺寸背光领域处于头部地位,具有行业领先水准,2022年7月,公司中标华星光电 T9项目,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在中尺寸背光领域的市场份额,华星光电T9 Inhouse项目是公司与华星光电在IT产品深度合作的项目,主要是配套华星光电T9产线,产品以NB开发、量产为主,目前已经点亮,处于送样验证阶段。2、Mini-LED背光产品背光显示模组因技术原理和结构不同而分为传统背光模组和Mini-LED背光模组两大类型。与传统背光模组相比,Mini-LED背光模组具有高色域、高对比度和高亮度等显示效果的优势。Mini-LED即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是芯片尺寸介于 50-200 um之间的 LED 器件,不仅体积较小,而且显示性能佳、响应速度快、寿命长、对比度高,并且在像素密度和功耗上较传统 LCD都有明显的优势,根据 Arizton 数据显示,全球 Mini-LED市场规模将由2021 年的 1.5 亿美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23.2 亿美元,CACR 高达 149%。车载显示屏目前正成为继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桌面显示器之后的第五大中小尺寸面板市场,继车载屏幕智能化之后,大屏化、多屏化、联屏化、交互化等已经成为座舱显示屏的新趋势随着车载需求的增长,Mini-LED将陆续落地新能源汽车及传统燃油汽车。2022 年部分车企已搭载Mini-LED屏幕并将正式交付客户,包括理想L9、凯迪拉克 LYRIQ、第三代荣威 RX5 和飞凡R7等。目前公司控股子公司博晶科技有限公司已于滁州成功落地,占地约400亩,规划总投资50亿元,新建厂房及配套用房约28.7万平米,后续将承载Mini-LED背光模组的开发和量产。现阶段已可通过技术进行 Mini-LED一站式生产,实现固晶到完整的背光组装。公司规划了Mini-LED灯板的固晶打件,Mini-LED背光源部分,具备完整的光学设计、机构设计、电路设计能力、材料及SMT打件能力,再加上多年的背光组装经验,同时可结合OCR贴合组成LCM,可为客户实现Mini-LED的一条龙服务。Mini-LED背光源产品为公司独立设计与自主打件组装,其过程主要透过Mini-LED灯板设计包括光学设计、机构设计、电路设计等并搭配标准 LED驱动 IC完成,自主制作的Mini-LED可实现超高色域以及百万级别对比度。在机构和光学方面,有配套的模拟软件可以进行结构强度和散热以及光学亮度、视角等方面的模拟,通过模拟,可以缩短设计周期以及实现较优的效果;在电路设计方面,可独立进行 Mini-LED灯板线路设计以及驱动电路的设计制作;在材料方面,已涉及围坝点胶、精密点胶、透镜点胶设计、光转换膜应用及超微结构膜的制作;公司Mini-LED背光模组已研发15.6寸及12.8寸Mini-LED产品,公司车用 Mini-LED背光产品已经成功与海微科技等一级供应商及包括蔚来、广汽等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在内的整车厂展开合作,同时积极开拓Tier1厂、面板厂、车企等客户。预计在23年Q2季度左右实现Mini-LED车载背光模组的小批量出货。同时公司也与主要面板厂商及终端生产企业就笔记本电脑和 VR 等消费电子领域用的Mini-LED背光产品开展合作开发和生产。3、主要背光显示模组零部件(1)导光板导光板为背光显示模组的核心部件,其光学结构设计决定了背光显示模组的均匀度和辉度,从而决定了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质量。因此,导光板的设计能力是背光显示模组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了行业内各厂商的技术水平。导光板主要功能为引导光线的传播方向,控制光线的整体分布,实现功能性发光。通过疏密不同、大小不同的扩散点图案设计,光源所发出的光以端面照光的方式进入导光板,当光线在底面碰到扩散点时会往各个角度扩散,进而使整个导光板面均匀发光。(2)精密结构件精密结构件主要包括精密注塑件及冲压件,为背光显示模组用前框、后壳、框架及背板等零部件,具有遮光、反射、承受载荷、固定零部件、外观装饰及保护产品内部器件不受外力破坏等作用。(3)其他背光显示模组零部件其他背光显示模组零部件主要包括反射片、扩散片、棱镜片等光学材料,以及胶粘类产品。①反射片反射片为附有镀层材料的光学材料,一般置于背光显示模组的底部,主要用途是将透过导光板漏到下面的光线再反射回去,重新回到面板侧,从而达到减少光损失,增加光亮度的作用。②扩散片扩散片主要由三层结构组成,包括最下层的抗刮伤层、中间的透明PET基材层和最上层的扩散层。光线经过导光板传导后,从最下方的抗刮伤层入射,然后穿透高透明的 PET基材层,再经分散在扩散层中的扩散粒子散射后,形成均匀的面光源。③棱镜片棱镜片主要由三层结构组成,最下层的为具有一定雾度的入光面,中间层为透明 PET基材层,最上层的出光面为微棱镜结构,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折射、全反射、光累积等过程来控制光强分布,使散射的光线向正面集中,并可减少光线的损失,提升整体辉度和均匀度,对背光显示模组起到增加亮度和控制可视角的效果。④胶粘类产品胶粘类产品应用于背光显示模组中,起到粘接、固定、密封、防尘、隔音、绝缘、联线外接等各方面作用。胶粘类产品可替代传统的螺丝、卡簧等机械式紧固器件,用以完成其他器件之间的物理连接和固定,可使背光显示模组向更加轻薄化的趋势发展。4、OLED相关产品与服务(1)Open Mask制造掩膜版是通过显影蚀刻技术,形成特定带孔图案的金属薄板,OLED蒸镀工艺中的关键治具,主要是用来定义OLED材料位置。当OLED蒸发源在真空条件下被加热到升华温度后,OLED材料透过掩膜版预设孔洞,沉积在基板上的预定位置。掩膜版的精度决定了OLED面板的分辨率及良率。(2)OLED Mask精密再生OLED Mask及其配套治具,在蒸镀过程中表面会沉积大量有机或无机材料,需要定期清洗,保持其外观形貌,维持蒸镀精度。精密再生服务,即通过药液清洗、高纯度陶瓷的等离子熔射、在无损或准零损伤的前提下提高客户的产能及产品品质的服务。三、核心竞争力分析(一)技术优势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及经验,公司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桌面显示器、车载显示、医疗显示器及工控显示器等终端产品,是国内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的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之一。公司是国内自主研发导光板并实现量产的背光显示模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已完全掌握轻薄化、窄边框、异形屏及高亮度背光显示模组的相关技术并已实现量产。同时,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布局新兴技术,积累相关重要技术。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掌握 FMM及Open Mask设计及制造技术的企业之一,积极布局瞄准高科技产品国产化。公司的技术能力获得行业内普遍认可,2022年公司获国际Mini/Micro-LED供应链创新发展峰会评选为中国Mini/MicroLED供应链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Top10优秀企业,自主研发的15.6寸Mini-LED模组获得DIC AWARD 显示应用创新金奖及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中国光学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颁发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创新突破奖,高端导光板产品获得DIC AWARD 显示材料创新金奖及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中国光学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颁发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特殊贡献奖。(二)整体结构设计能力公司为半导体显示面板重要零部件背光显示模组一站式综合方案提供商,产业布局涵盖背光显示模组的光学设计、导光板设计、精密模具设计等,并通过整体的结构设计予以整合,给客户提供一站式背光显示模组解决方案。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具备了光学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将背光显示模组各组件尺寸、公差及性能调整至最佳效果。针对Mini-LED领域,公司具有从灯板电路设计、线路布局、信号处理、光机设计等全面开发技术能力。目前,公司为同时具备背光显示模组设计、光学开发、精密结构件、光学材料及胶粘制品等材料精加工及自动化生产能力的背光显示模组、LCM 模组厂商之一。(三)智能生产能力目前,公司已经实现笔记本电脑用背光显示模组、平板电脑用背光显示模组的自动化生产,使得笔记本电脑背光显示模组产品良率及生产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公司持续增加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投入,提高自动化制造的水平,以有效改善产品精度和良率,降低人力成本,精益生产。(四)客户认证优势产能集中化和头部效应将成为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趋势。产能集中化程度的提高是通过产业链自下游传导至上游的。公司的下游客户为液晶显示面板厂商,液晶显示面板行业的下游厂商通常为国内外知名设备制造商,市场份额相对集中。液晶显示面板厂商与客户形成合作关系一般需经过产品认证及供应商认证,涉及到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认证周期较长。因此,在现有供应体系运作良好的情况下,公司的客户一般不会轻易增加或改变其供应商的结构。同时,通过与客户紧密合作,公司对于客户的核心需求、产品变动趋势、行业最新要求理解更为深刻,有助于公司贴近客户需求,研发并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五)规模效应优势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产品质量,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专注中尺寸背光显示模组,已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之一,市场地位稳固。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核心技术和生产经验,有效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增强了公司的议价及盈利能力。同时,由于单一批次的终端产品需要在质量和规格上保持一致,因而头部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在获取订单的过程中存在马太效应,即产品质量高、供货速度快的厂商将一次性获取规模数额较大的订单。(六)持续研发优势公司是以研发为主导的背光显示模组企业。自设立以来,公司业务由光学材料、胶粘制品精加工逐步扩大到背光显示模组、背光显示模组零部件等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并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定制化的设计开发,提供光学性能良好、成本适中的背光显示模组整体光学解决方案。依靠在背光显示模组领域内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渠道优势,公司持续创新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技术人才,加强技术人员培养和储备。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已申请专利555项(含发明专利187项),其中已获授权383项(含发明专利32项)。在Mini-LED相关领域,有效申请专利共计84项,其中发明专利55项,已获授权专利共42项(含发明专利5项)。在OLED相关领域,有效申请专利共计16项(含发明专利8项),已获授权专利共12项(含发明专利4项)。四、主营业务分析1、概述(一)经营情况及分析2022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消费市场增长疲乏,电子行业需求放缓,导致终端客户需求不及预期,公司营收规模缩减,出现业绩亏损。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7亿元,较上年减少 24.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35.34万元,同比下降14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421.17万元,同比下降182.84%。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有:(1)报告期内,受国际政治形势、美元加息、经济下行等宏观经济环境变动等影响,全球消费疲软,终端客户需求不及预期。公司订单销量减少导致规模效应降低,利润率降低。(2)在销售订单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公司存货周转速度放缓。为公允反映公司资产情况,公司综合考虑了电子消费品周期折价的市场趋势、产品迭代的滞销风险,通过合理审慎的减值测试充分评估和确认了存货有关减值金额,本期存货跌价合计计提 6,804.71万元。(二)报告期内主要事项2022年度公司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但公司迎难而上优化了经营策略,不断开拓新客户、研发新产品、开发新市场,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和成果如下:(1)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发拓展车载市场,包括传统背光产品和 Mini-LED背光产品。公司车用背光产品已经成功与众多Tier1供应商及整车厂展开合作,Tier1供应商主要包括:海微科技、华安鑫创、航盛电子、马瑞利、延锋伟世通、弗吉亚、华勤电子、亿卡通、歌乐电子、豪恩科技、长信科技、好帮手、三旗通信、富赛电子、德赛集团、创维电子、宏景电子等。品牌及整车厂主要包括:蔚莱、哪吒、一汽、东风,上汽、长安、长城、江淮、吉利、福特、电咖等。基于现有车载市场对显示屏的需求及要求提高,公司成功设计开发完成防窥、曲面、超薄、超窄、异形等各式车载应用背光产品。公司已经具备成熟的车载连屏设计与工艺方式,包括相应的贴合工艺、胶水种类、工序类型等,并以之实现多样车载连屏,包括二连屏、三连屏、Z型屏等,可整合单一LCM即包含驾驶、中控、副驾三个单元,并以全屏CG盖板与各屏进行全贴合,使贴合后多屏显示效果下保持一体黑。公司为进一步提高车用显示器画质表现,增加车载用户体验感,为客户提供具有高色域、高对比以及高亮度 Mini- LED背光源的产品。(2)报告期内,公司也与主要面板厂商及终端生产企业就笔记本电脑和 VR等消费电子领域用的Mini-LED背光产品开展合作开发和生产。(3)报告期内,公司已掌握了6代 Open Mask国产化技术,可实现 6代 Open Mask Frame加工制作、Open Mask Sheet的光化学蚀刻、Frame张网设计及激光焊接等全套Open Mask设计制造。已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实现批量供货。公司在滁州的 FMM项目,也在积极建设中,公司已在成都建成6G OLED open mask精密再生生产线,具备一站式解决方案,从入库、清洁、干燥、检验到出库的全套自动化生产线,可靠性高、均一性好。已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并拿到稳定订单。公司将持续深耕半导体领域,紧抓行业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通过深化客户合作、增强技术创新、推动自动化、数字化建设、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实现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一)行业情况公司所属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与下游消费需求变化密切相关,2020年至2021年,在下游需求等因素推动下,半导体产业迎来上行周期。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变动的影响,消费需求下降,新能源汽车、VR等下游领域的快速发展仍推动行业增长。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国产化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主题,国家及地方政府鼓励支持行业发展,提升技术水平,实现自我创新、自主可控。在行业需求和政策推动下,我国半导体显示行业将持续回暖。全球液晶显示面板自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起源后,整个产业主导区域的发展轨迹大致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的过程。经过多年发展,在显示技术上我国已成为TFT-LCD产业大国。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十大趋势》,我国显示行业四大产业集聚区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1)京津冀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联盟,由京东方、维信诺(002387)、杉金光电等业内的领军企业共同发起,形成了新型显示、高端面板、超高清显示等一批产学研基地;(2)以合肥、上海、南京和昆山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逐渐完善新型显示产线(硅基OLED小尺寸产线,6代柔性AMOLED线),形成了涵盖上游装备、材料(靶材、偏光片、掩膜板、湿化学品、光刻胶)、器件,中游面板、模组以及下游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3)华南地区以深圳、广州、厦门为代表,以智能应用为导向,形成了“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聚-产业基地”的集群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4)以重庆、成都、武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则通过持续的产线建设,形成我国新型显示行业新的增长极。武汉光谷是我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聚集区,成都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到下游终端生产的全产业链。重庆则重视建设市级特色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以液晶面板为核心,扶持起惠科金渝、汉朗光电、惠科金扬等一批本地特色的优质企业。就现阶段技术而言,Micro-LED仍处于前期开发探索阶段,巨量转移技术仍有待突破,Mini-LED部分厂商已具备生产研发能力,良率稳步提升,但价格成本较LCD仍偏高,这也成为Mini-LED目前的主要阻力,因而LCD面板仍为未来3~5年主流需求。2022年末,需求回归理性,已处于底部阶段,静待复苏;供给端方面,大尺寸LCD未来三年无新增产线,韩厂退出、中国台湾厂商转产下,格局向大陆龙头厂商集中。根据CINNO咨询报告,2022年10月国内LCD面板厂平均稼动率约为70.6%,目前行业累计库存逐步消化,供需关系将有所改善。总体而言,行业整体处于底部复苏阶段,静待行业回暖及市占率进一步提升。中长期而言,未来LCD面板价格有望趋于稳定,并随季节性变化小幅波动。国内龙头话语权持续提升,有望优先受益,盈利能力料将持续改善。(二)公司发展战略与规划公司以“成为半导体显示行业首选合作伙伴”为企业愿景,深耕半导体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半导体显示行业的多品类产品。公司将持续整合上下游供应链,持续精进生产技术和工艺,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增加研发方面投入占比,组建专业研发人员深化同步研发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深层次需求,提升客户粘性。1、对待传统显示行业领域,稳步提升,积极开拓客户资源,同时紧跟市场,产品向专业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加大Mini-LED的开发力度,提升SMT打件以及背光模组组装良率,保持生产稳定性,同时从PCB基板、LED芯片、IC驱动、胶水、锡膏、光学膜材等上游原材端进行材料的二元化替代,降低背光模组成本,增强Mini-LED市场竞争力,加快Mini-LED在消费电子应用的推广落地速度。3、产品延伸、技术开发、专利布局齐头并进,以Mini-LED车载为切入口往VR、低成本NB、MNT等方向延伸,同时在现有技术基础水平上,往细分市场不断开拓,开发智能座舱、车载氛围灯、直显等新型显示行业产品,提升竞争力。(三)公司2023年经营计划(重要提示:该经营计划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相关经营目标受宏观经济、行业发展以及市场情况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存在可能无法实现的风险,投资者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当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2022年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行业和公司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该影响也促进了公司的转变、提升。展望2023年,机会与挑战并存,公司将继续以“成为半导体显示行业首选合作伙伴”为目标,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持续聚焦主营业务,深化客户合作,增强技术创新,推动自动化、数字化建设,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实现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1、提供多品类产品,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客户粘性公司为半导体显示面板重要零部件背光显示模组一站式综合方案提供商,产业布局涵盖LCD及Mini-LED背光显示模组的光学设计、导光板及精密模具设计、生产,以及OLED蒸镀用OpenMask相关零部件及OLEDMask精密再生服务,并通过整体的结构设计予以整合,给客户提供一站式背光显示模组解决方案。公司将基于现有产业,持续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拓展公司产品类型,提升产业链综合配套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市场占有率。2、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布局新型技术领域公司高度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及持续创新机制的建设。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精进技术和工艺,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基于现有产品,公司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布局新材料业务。同时,公司随时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布局Mini-LED和OLED领域,开发相关技术专利和成果。3、提升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打造智能制造企业公司将持续引入自动化设备,提升自动化水平,提升良率,减少人工成本。同时,公司将强化顶层设计,推进组织流程变革,引领数字化建设,利用数据整合、挖掘数据价值、支持经营数字化决策,以数据驱动业务,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公司成立数字化战略管理小组,负责全面规划公司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审议公司数字化战略决策和重大举措,监督、推动和指导公司数字化业务应用,系统性解决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重大难点和痛点,保障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富有活力与创新性的数字化管理模式顺利实施,从而全面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效率、生产力与竞争力。4、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2023年,公司将依托共创共赢的平台吸引和培养高精尖人才,并进一步加强人才的选、育、留等管理。公司践行“敬畏客户、敬畏目标、敬畏制度、敬畏品质”原则,秉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经营和利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依照集团做“精”、地区做“强”的管理思路,强化脱虚向实、价值贡献的管理理念,打造高效率、高执行力、高凝聚力的团队文化。(四)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1、客户集中风险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液晶显示面板厂商,下游客户集中是半导体显示行业的特点之一。若公司主要客户因自身经营状况改变、战略调整、业务收缩,导致向公司的采购减少,或公司因技术、产品等原因,导致公司向主要客户的销售收入下降。客户构成相对集中可能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风险。应对措施:公司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在巩固现有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同时积极开拓新客户。2、显示技术迭代带来的风险公司背光显示模组产品主要应用于LCD显示领域。目前,在显示领域中LCD技术处于主流地位,但显示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不同显示技术解决方案的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一旦出现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生产过程更为高效的解决方案,或某个解决方案突破了原来的性能指标,现有技术方案就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持续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并引进专业的研发人才,始终坚持技术创新,跟随显示技术发展变化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以保持市场竞争力、提升经营效益。同时,公司紧跟行业动向,积极布局OLED技术及Mini-LED背光显示技术。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生产经营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LED、精密结构件、导光板、反射片、其他背光显示模组零部件等。未来若因市场环境变化、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上述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发生大幅波动或原材料短缺,公司的盈利水平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整合供应链,拓展产业链,增加研发投入,同时调整产品结构、改进主要产品技术工艺流程等,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4、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近年来,我国液晶显示行业技术提升、产能扩张及出货量增加,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存在部分主要企业关停LCD面板产线的情形。如果未来液晶显示行业需求出现停滞或大幅萎缩,国内背光显示模组不断增加产能或有新的竞争对手突破行业壁垒进入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将可能导致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出现竞争进一步加剧,而本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失利将可能导致本公司产品价格不占优势或销售量大幅波动,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不断开拓上下游相关业务,延长公司产业链条,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5、技术泄密的风险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积累了多项专利和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维持公司盈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公司的核心技术出现泄露或被他人窃取,可能导致公司竞争力减弱,进而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了研究开发项目的规范化、高效化的流程,从而有效防止技术泄密的风险。6、关键技术人员流失、顶尖技术人才不足的风险关键技术人员是公司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未来,如果公司薪酬水平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丧失竞争优势或人力资源管控及内部晋升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公司将无法引进更多的高端技术人才,甚至可能出现现有骨干技术人员流失的情形,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通过构建人才体系和激励体系,吸引并留住人才,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赢。7、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由于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且相对集中,若主要客户的经营发生不利变化导致款项不能及时收回,公司财务状况将受到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制定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日常管理中,财务部门每个月出具已超过信用期但尚未收回的款项情况,业务部门根据财务部门提供明细表负责客户款项的催收工作,业务人员对其经办的应收账款全程负责,并对客户经营情况、催付能力进行追踪分析,保证应收账款的回收。8、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截至报告期末,王照忠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公司49.95%的股份,王照忠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虽然公司已在制度安排方面加强防范实际控制人操控公司现象的发生,若实际控制人利用其实际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对公司发展战略、经营决策、人事安排和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实施影响,将对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持续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公司在人员、资产、业务、财务和机构等方面的独立。同时公司通过制订关联交易回避制度等对控股股东的限制条款,选举独立董事,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更好地维护本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9、管理及内控有效性不足的风险内控体系的有效运行,保证了公司经营管理的正常有序开展,确保了公司的高效运行和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但是,如果公司内控体系不能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可能导致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持续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优化组织架构,打造卓越领导力与高绩效组织,构建高效率、高执行力、高凝聚力的团队文化。10、知识产权争议风险液晶显示面板行业及其相关上下游行业需要一定的技术壁垒,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和竞争力,防止技术外泄风险,已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通常会通过申请专利等方式设置较高的进入壁垒。公司如果不能排除与竞争对手产生知识产权纠纷,或公司知识产权被侵权的情形,此类知识产权争端将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研发过程中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通过申请专利、签订保密协议和合同等方式,明确研发成果权利归属,从而有效的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防止公司的研发成果被违法侵蚀。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华夏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