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关于报志愿的app哪个好,报志愿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报志愿的app哪个好,报志愿,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一、填报志愿前必须了解的信息为避免盲目性,填报志愿之前考生应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信息。
2、通常,如下信息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1.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及本省、市、自治区的政策规定、录取办法、原则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 2.各高校在本省、市、自治区的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各院校近年在本地录取新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人数(有的省份不提供)、实际录取人数、录取最低分、平均分等数据。
4、 3.本校近三年来参加高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与自己成绩相当的往届考生都考取了哪个批次及哪些院校,他们的志愿是怎样填报的。
5、 4.拟报高校的办学实力、学校学风、毕业生就业及学费、勤工助学等情况。
6、 5.拟报学校的招生章程,特别注意其中的录取规则部分,看看该校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分数级差、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男女生比例等规定。
7、 6.拟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及就业前景等。
8、 7.根据考生本人学习成绩和统考发挥情况,推断自己在本校、县、省考生中的位置。
9、恰如其分地确定自己的相对位置,在实力具备的基础上考虑志趣。
10、 8.了解《体检标准》,以及考生身体状况有无限报的专业。
11、了解哪些院校在政审方面对考生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有哪些特殊的限制性条件。
12、 9.还有一些自己能够找到的资料:如:本省往年的一分一档表及每次模拟考试后的批次线等。
13、 二、高校信息资料多多益善 填报志愿其实就是六个字:挑学校选专业,高考最终也要落实到学校和专业上,所以目标学校及其专业的相关资料十分有用,要尽可能地了解,原则上是多多益善。
14、下面给大家介绍两个表格,使用它们可以化繁为简,事半功倍。
15、 目标学校资料 学 校 内容 主管部门 学校层次 专任教师数 正、副教授数 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特色专业 近三年本省招生数 近三年本省录取分数线 近几年的就业率 学校学习风气、环境 学 费 月平均生活费 是否录非第一志愿考生(完全平行志愿的批次不用考虑这个内容) 志愿分数级差 对优惠加分的处理 其他相关优惠政策 备 注 目标专业资料卡 专业名称 内 容 开设院校 是否学校重点专业 近三年在本省招生人数 近三年在本省录取平均分 近三年在本省录取最低分 当年在本省的招生人数 专业级差分 录取特殊要求 专业主要就业方向 近三年的就业率 该专业学费 备 注 表中录取特殊要求是指对考生的身高、外貌、体质、性别、单科考分等要求 三、选择志愿的原则与步骤 选择志愿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个人志向与全面兼顾 各人的志向、理想是激发自己奋发努力的动力之一,也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16、 只有明确自己的志向,才能合理地选择自己人生的导航标。
17、但是一个人感兴趣的东西未必适合他去从事,只有对适合自己做的事情有兴趣的人,才能胜任他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
18、在选择志愿时,考生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志向,明确进入大学后学什么,毕业后将来干什么,并以此来选择学校和专业类别。
19、另一方面,在填报志愿时又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某一学校或专业,要放开视野,把自己的志向和愿望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避免脱离实际。
20、 2.找准定位 自我定位是指根据自身条件与竞争力,进行综合估测,判断自己在全省(市、自治区)所处的大概位置,这是选择志愿的关键和核心。
21、根据经验,“综合估测”法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综合分析历次重要考试的成绩,尤其是模拟考试成绩,比较平时试题与高考试题的差距,估测自己高考的大致成绩(各科分数和总分)。
22、第二,综合分析你在本班、本校、本县(市、区)及全省考生中所处的位置及发展变化情况,比较本届考生和上几届考生的成绩状况,确立一个参照点,就可大致测算出自己在考生总数中的位置。
23、第三,综合分析你的IQ和EQ,预测你在高考中获得的最佳状态分数和最差状态分数。
24、第四,综合分析你心目中理想的高校最近两年在本省的录取分数、录取人数、投档线,估测你在本届考生中的实力、机遇。
25、实践证明,“综合估测”法是目前最佳的志愿填报法。
26、 3.量身打造,适合自己 高考录取中,考试成绩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
27、大学一般分三个层次:重点大学、一般本科大学及专科学校,对应于不同层次分不同的批次录取,并分别设置了三个调档分数线。
28、考生要根据自己在高考中的成绩(或估计能达到的成绩)看看能达到填哪一类的院校和专业,除了高考分数外,还要看看自己的身体条件是否受到限制、是否符合自己的爱好、特点、是否有利于自己潜能的发挥、是否符合自己家庭经济条件、是否享受政策性优惠等,综合考虑后再来确定自己的志愿,既不要盲目攀高,也不要高分低就,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29、 4.突破眼前,着眼未来 在选择专业志愿时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难易和发展前景是很自然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从发展的观点看,因为现在选择的专业志愿,其就业和发展情况要等四年之后才见分晓。
30、眼前毕业生就业紧俏的专业四年后也许仍然紧俏,也许趋冷;相反的,目前就业较难的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年后毕业生就业会变得紧俏。
31、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存在,因此考生在选择专业志愿时一定要着眼未来。
32、 5.攀高与稳妥兼顾 有些考生平时学习成绩不错,高考中也发挥正常,考分可达到重点线以上,但一味追求稳妥,在选择志愿时过于保守,不敢报重点学校,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
33、其实,没有实力的盲目攀高固然不可取,但是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不敢去追求也不应该。
34、明智的做法应该是第一志愿将目标定在实力够得着的学校,第二志愿锁定在一志愿万一失手后,有把握被录取的学校。
35、 6.专业“热”与“冷”相结合 考生们总是非常关注时下哪些专业是“热门”、哪些专业是“冷门”。
36、按照人们通常理解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相对平稳、录取把握较大的专业称为“冷门”,而把报名的考生多、竞争十分激烈、录取把握不是太大的专业叫做“热门”的话,人们常说的冷门和热门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招生计划是不一致的。
37、有些招生量小的专业往往报考人数甚多,出现十里挑一、百里挑一的竞争局面,录取分疯长;而有些招生量很大的专业却生源不足,录取最低分就是控制分数线。
38、应当指出,“热门”与“冷门”是客观存在,又是不断变化的。
39、现在的“热门”,也可能是将来的“冷门”,反之,今天的“冷门”,没准过几年就成了“热门”。
40、从录取的角度来说,由于“热门”专业录取分相对要高许多,如果志愿中只追求“热门”的话,就如同孤注一掷,一损俱损。
41、为保险起见,选择专业志愿时一志愿是“热门”专业,第二专业志愿就该避“热”就“冷”。
42、 基于上述的选择志愿原则,确定志愿时应按照如下步骤: 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确定报考文科或是理科; 2.自我定位,看适合上哪一层次的大学; 3.列出适合于自己的学校名单; 4.根据拟报学校近几年在本省(市、自治区)的录取分数线,排出志愿学校的顺序; 5.确定各志愿学校的专业顺序; 6.决定是否服从调剂。
43、 四、第一志愿至关重要 1.由于绝大多数院校的生源从第一志愿考生中即可录满,特别是名牌院校,热门院校、热门专业一般不招第二志愿考生,因此考生要慎重填报各录取批的第一志愿,如果填报不好,可能这一批志愿都要落空,所以切记,第一志愿是靶心,选错目标,就不可能中的。
44、 2.大量事实证明,各个院校及各个大学的每个系,都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这是可以理解的。
45、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你第一志愿就报了我的院校(或系科),说明你信任我这所院校,热爱这个专业,我当然欢迎这样的考生。
46、同时,这样的考生到校后不闹专业情绪,安心学习;这样的考生相关科目好的比例高,成才可能性大。
47、从录取体制上看,随着高校录取体制改革,扩大了学校录取新生的权利,使第一志愿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了。
48、特别是实行网上录取后,第一批录取院校在第一批院校的控制分数以上,调阅考生档案及考生录取与否均由学校决定,遗留问题由学校处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实行必要的监督。
49、第二批录取院校,除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外,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方法,即根据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按学校招生人数的120%提供档案,由学校按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50、第三批录取的院校,有的地区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方法,有的采取“分段录取”的方法,即在达到最低分数线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分段,参考考生所报志愿顺序,学校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51、三批录取院校,不同的录取方法,决定了第一志愿重要程度的不同,其中第一批录取院校的第一志愿最为重要,因为调多少份档案、录取与否,由学校决定,由学校说了算。
52、总之,无论哪批录取院校,选好第一志愿都至关重要。
53、 3.对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许多学校规定了分数级差的规则,即非第一志愿考生的高考成绩减去一个分数级差后,按新的分数参与同第一志愿考生竞争。
54、通常学校志愿级差分在30~50分,专业分数级差为5~10分。
55、以这样的条件同第一志愿考生竞争显然非常不利,因而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第一志愿的重要性。
56、 4.填报各批第一志愿时,依据基本类别,范围内要“稳”,范围外要“冷”。
57、就是说,如果估计自己最大可能在第二批院校录取,那最好在第二批院校内选招生数多的,估计自己的考分高出其近几年录取平均分数的院校为第一志愿。
58、如果估计的考分在其平均分附近,被该院校(或该批院校)录取的可能性不大,那就应该在该校中选其“冷”的专业,或者在该批院校中选冷的院校,而且不要过高、过专、过热、过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着眼录取。
59、 五、后续志愿不是可有可无 既然填报第一志愿十分关键,那么考生是否可以放弃后续的第二、第三志愿呢? 回答是否定的。
60、名校或重点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很高,但毕竟都未必能达到100%,而且所有本科院校都不拒绝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有些重点高校甚至预留出一定名额招收高分的第二志愿考生,当然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是有附加条件的,那就是分数级差。
61、但无论如何,总有一部分考生是由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录取的。
62、只要有一线希望,考生就要牢牢抓住,不能随便放弃。
63、实际上,每年的招生录取中都存在这种情况:并不是所有高校的第一志愿档案都绰绰有余,有的高校如农业、林业、矿业、石油等院校以及某些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校,尤其是边远地区的高校,往往由于考生对其缺乏认识和了解,报考第一志愿的考生可能不多,相应地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就会起作用。
64、还有另外一种情形:报考第一志愿的考生数量较志愿学校录取计划数量多,但上线者并不多,这时录取学校就得考虑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了。
65、如果考生上了线,很可能被志愿学校录取,虽然考生填报的是第二、第三志愿。
66、当然,第二志愿具体能起多大作用,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所报学校,其第一志愿考生档案在多大程度上接近或超过录取数量;二是考生自己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与第三志愿是否存在从高到低的梯度或梯度是否合理。
67、可见,后续志愿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第一志愿失手时的“补救”和保底。
相信通过报志愿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华夏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